PP电子12月3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主題為“多元 傳承 創新: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的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開幕,來自不同國家的參會者合影留念。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余冰玥/攝
12月3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在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中醫藥體驗區,一名外國參會嘉賓體驗機器把脈問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余冰玥/攝
當“辨証施治”的傳統中醫遇到重視循証研究的現代醫學,會產生怎樣的碰撞和交流?
在12月3日舉行的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上,國醫大師張伯禮和全球循証醫學創始人、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亨利·蓋亞特進行了一場深入對話PP电子,討論傳統醫藥與現代醫學循証依據之間的關聯。
這一幕也恰恰暗合了本次大會的主旨——傳統醫藥需要傳承、創新,更好地造福世界。
為期兩天的大會由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舉辦,全球3000多位傳統醫藥領域的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和專家學者參會,共舉行了129場高水平的演講和報告,13場交流對話。
其中,關於傳統醫藥人才培養的論壇備受關注,中國26家中醫藥大學的負責人悉數到場,一些開展傳統醫學教育的國家也派出專家參會。大家的共識是,當下應該加強傳統醫藥人才培養,開展學術教育、師承教育和各類職業培訓,提高傳統醫藥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培養更多合格的專業人士。
“在我的童年,一旦感冒發燒,我媽媽就會用傳統醫藥來給我治療。”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塞亞·皮烏卡拉用自己的成長經歷講述傳統醫藥的價值。他表示,傳統醫藥在全球衛生健康方面的作用顯著,在許多國家得到了實踐,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地區PP电子。
巴基斯坦科技部副部長阿沙德·沙基爾也在發言中談到,75%的巴基斯坦人民都在使用傳統醫藥治療疾病。一項來自新加坡的調查也顯示,45%的受訪者會選用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相結合的治療手段。
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籌辦領導小組副組長、籌辦工作組組長秦懷金說,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生活方式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傳統醫藥的需求不斷擴大。
同時,由於人類疾病譜的改變和全球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類正面臨著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綜合征等重大慢性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雙重挑戰。
國際社會更加渴求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相結合,並從兩種醫學協同融合中找到應對這些挑戰的有效手段。
多位在本國從事傳統醫藥管理的官員和專家表示,對於許多生活在偏遠和農村地區的人而言,傳統醫藥仍然是健康“第一站”PP电子,它提供著文化上可接受、可獲得和負擔得起的護理服務。
然而,受到國情、文化等多因素的影響,傳統醫藥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不盡相同。塞亞·皮烏卡拉說,在一些國家,通過制定傳統醫藥產品、技術及從業人員相關的政策和監管框架,傳統醫藥已經被很好地納入當地衛生系統。在另一些國家中,傳統醫學完全存在於正規衛生系統之外,僅被應用於補充醫學和預防未知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制定《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戰略2025-2034》,旨在通過傳統醫藥更好的發展,促進人類健康。此次大會也承載著為未來10年戰略提供智力支持的功能。
“傳統醫藥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需要我們代代守護、傳承精華,也需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王瑤琪在傳統醫藥教育平行論壇致辭中說,“面對全球衛生健康新挑戰,我們迫切需要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融合,在互學互鑒中提高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我國,中醫藥人才培養已形成了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全覆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余艷紅介紹,目前開展中醫藥專業教育的高校有486所,獨立設置的本科中醫藥院校26所,中醫類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在校學生有27萬人,中藥類學生有8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唐志書表示,近年來,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顯著加強,目前,全國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試點聯考已覆蓋全國5.8萬余人。
不僅是中國,培養專業、高質量的傳統醫學人才,是各國都需面對的重要議題。韓國圓光大學韓醫學院和韓藥學院院長宋慶說,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韓國對傳統醫藥的安全性更為敏感,不希望傳統醫藥“困”在幾千年前的狀態,需要不斷推進傳統醫藥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在人才培養方面,尤其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比如校企方面的合作,像她所在的學校就致力於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
多位與會者都提到,隨著傳統醫藥的安全性不斷提升,不少患者都願意嘗試多種醫療手段的組合,在這樣的背景下,醫生應該了解患者的多元訴求,理解他們希望嘗試傳統醫學的願望。
唐志書說,1975年,受世界衛生組織委托,北京、南京、上海三地成立了“國際針灸培訓中心”,招收了大批來自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進修生,開啟了中醫藥留學生教育的新篇章。
在新加坡,傳統中醫得到廣泛應用,並在醫療保健系統中與西醫相輔相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卡納伽·薩巴帕蒂說,2024年該校開始招收首批四年制的中醫學學士。新加坡衛生部還在2024年1月啟動為期一年的中醫師臨床培訓項目,為剛通過執業考試的中醫師提供相關臨床訓練。
傳統醫藥教育論壇上,老撾衛生部傳統醫藥研究院副院長通沙萬一直用中文發言。他於20世紀90年代就在北京學中文,之后來到廣東學中醫。
通沙萬介紹,老撾十分看重與中國在傳統醫藥方面的交流,中國也經常邀請老撾相關部門的人員進行互動,尤其是傳統醫藥人才培養領域。通沙萬笑著說:“隻要邀請,我們都來。”
在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中醫藥體驗區,通過智能艾灸機器人、VR體驗中醫藥發展、面向人工智能屏幕就能實現中醫“望聞問切”,都令來自德國的布勞恩教授倍感震驚。在德國從事針灸相關研究工作20余年的他,始終對中國傳統醫藥充滿著熱情和好奇,“我想一直研究下去”。
近年來,不僅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00后被傳統醫藥“圈粉”,不管是養生潮的興起,還是傳統醫藥的新產品開發,都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身影。那麼從喜愛到從業,未來誰來接棒發展傳統醫藥?又該如何發展?
唐志書表示,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醫學帶來了促進作用,能夠給患者提供“個性化、智能化、優質化、便利化PP电子、數據化”服務。但與此同時,醫學人才培養長周期與社會快速發展、科技飛躍發展存在著不協調性,考驗著傳統醫藥的人才培養模式。
“怎麼讓更多西醫大夫對中國傳統醫學感興趣、相信中醫、願意用自己的所學所長來研究中醫,是一件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事情。”在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崔勇看來,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結合,有助於幫助傳統醫學走向現代化、國際化,但目前的人才隊伍中缺乏既懂中醫又懂西醫的人。
2022年PP电子,國家衛生健康委以中日友好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醫院在20個科室設置了獨立的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科室,1100余名醫生中,有300余名中醫師。“中醫和西醫大夫在一起討論病例,相互學習。”崔勇說,“隻有傳統醫學與現代技術方法融合在一起,中醫才能變成現代的中醫。西醫也需要採納傳統醫學的一些理念和思路,才能變得更好。”
此外,傳統醫學在各個國家的合法性也是需關注的重點。首都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院長王伽伯表示,以針灸為例,當它在世界多個國家取得合法地位,有助於各國在中國傳統針灸的基礎上,發展新的針灸針法和理論技法。
“推廣傳統醫學教育的時候,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轉化。”在王伽伯看來,每個國家的傳統醫藥都是基於本國的獨特文化和底蘊傳承發展起來的,各具特點,文化差異大。如何克服文化背景差異和語言障礙,加強交流顯得尤為重要。
“現代醫學的一些前沿內容,例如精准醫療、預防醫學等,與我國傳統醫學中的辨証論治、整體觀念、養生保健、處方治療等雖然提法不一樣,但理念近似。”張伯禮認為,我國傳統醫藥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於掌握中醫思維。“傳統醫學可以跟現代醫學相結合,借助AI技術等培養人才,將中國傳統醫學的思維加上現代技術,就能實現優勢互補。”
12月4日,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閉幕當天還通過了《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北京宣言》,呼吁各國政府、衛生和教育行政部門及私立機構,加大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培養更多合格的專業人士。(記者 余冰玥 劉世昕)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