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本篇是对中医药管理局自1986年以来评选的年度中医药十大新闻中与中医药科研进展有关及获奖情况的一个回顾,旨在给予今天的中医药人员一个清晰的认识天博体育官网,以便更好地对中医药进行传承、发展和创新。
PS:1.本篇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十大新闻之几,是当年新闻评选的顺序;
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暂定名),并将秘书处设在我国上海,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1)首次将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纳入。
在WHO 的牵头组织和技术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在中国联合相关国家的通力合作下,在ICD-11中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基础,兼顾日韩传统医学内容的病证分类体系,推动了传统医学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不含特指和非特指病证)条目纳入ICD-11传统医学章节。
ICD-11的正式发布有助于我国建立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并体现我国中医药卫生服务信息的统计网络,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彰显我国中医药服务在人类健康服务中的能力和地位,有利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与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体系融合发展,为世界各国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次对民族医药进行大规模整理研究,对150部民族医药特色文献和140个民族医药诊疗技术进行规范整理和研究。
2012年底,我国将投入7480万元建成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基础数据库《全国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总目》,出版150部民族医药文献,筛选推广140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200名民族医技术人员,并使21万患者享受到安全、有效的民族医药适宜技术。这是科技日报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西召开的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启动会上获得的消息。
该项目覆盖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宁夏、青海、新疆等11个民族医药分布集中、民族医药工作基础较好的中西部省天博体育官网、自治区,是迄今为止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强度最大、直接用于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旨在通过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加强民族医药文献的保护和利用,大力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逐步规范和升华民族医药的实践经验,丰富完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提升民族医药的技术水平,提高民族医药防治疾病的服务能力,为广大民族地区提供一批能够学、学得会、用得起的成熟的适宜技术,满足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民族医药需求,更好地保持和发挥民族医药的特色优势,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规律的研究”、“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样品库的建立与新药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技术创新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要完成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完成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品种,并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复方丹参滴丸成功进入FDAⅢ期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中药国际化迈出了关键和有力的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张伯礼认为。
由于东西方药政、法规、文化、认识方面存在客观差异,且中药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制,安全及有效性缺乏严格可信的数据等多重原因,中药的国际化进程一路坎坷。令人尴尬的是,中国是中药生产大国,至今还无一例中成药产品以药品身份出口到欧美主流医药市场,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十分之一。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地奥心血康胶囊,以荷兰为突破口成功获准在欧盟国家注册上市。
2012年3月14日,由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奥心血康胶囊”,以治疗性药品身份通过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MEB)的注册,获得在该国上市的许可,成功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性药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零的突破,同时成为欧盟成员国以外市场准入的第一个植物药。
2013年12月,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队在清理一处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时,出土920支竹简,初步分析为9部医书,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另有184支(含残简)组成的内容为《医马书》,以及一个完整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用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
这些竹简让成都的中医专家如获至宝,从出土以来,专家们就一直在破译竹简上的“密码”,目前2万多字的整理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研究成果表明,竹简上的医学文字堪称一部字典,众多生僻字的集中出现,甚至可以纠正汉代以后对中医古籍理解的一些误区。
此外,《伤寒论》一直被认为是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而这批竹简文字的破解对这一认识带来严重质疑。专家们大胆提出,竹简“干货”多、理论少,系统的治疗方法和案例可以推测出东汉之前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治疗体系,而这将会把中医临床体系建立推前到战国时期。
在整理过程中,这些“精装版”医书让他更加肯定,墓主人在古代属于“职业医生”,李继明认为,古代医生都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选徒弟非常严格,这些医书也是一般弟子得不到的。竹简上的字迹工整,一气呵成,涂改的地方很少,也说明这些都是“限量版”。
——来源:红星新闻《老官山汉墓出土医学竹简整理初步完成 或是扁鹊后人留下的限量版医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教授带领完成的“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天博体育官网。
该项目针对中药是多成分复杂体系的特点,以丹参和灵芝等常用中药为研究对象,创新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建立了贯穿“化学分析-体内代谢-生物机制”的中药系统分析方法学体系。
本项目通“化学分析-体内代谢-生物机制”的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药复杂体系的系统分析方法和研究模式,并将这些方法和技术成功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准中。本项目完成的8个中药标准收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丹参药材和粉末2个标准被《美国药典》采纳,是第一个由我国学者完成被《美国药典》接受的中药标准,并被美国药典会认定为今后中药标准收入美国药典的典范和模板,也充分说明了该项目的国际影响力。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完成的“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的项目组坚持不懈近40年,实施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重大系统工程。在野外调查,综合研究及新药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基于野外调查的原创性、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重大创新研究成果,为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和民族药的抢救传承提供了最基础和最全面的公益性研究支撑。
项目组采集标本11082种80378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近16万张;准确鉴定354科1534属4012种天然药物;发现新分布药用植物93种,新药用植物资源451种;翻译民族语言文字药名5567个,收集附方5816首,确证药物基原1679种;首次系统筛选研究99种特色药物:编研业内有重大影响专著3部15卷共755万字;建成3个共享信息数据库;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表相关论文105篇;创制9个新药,其中6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来源:[1]“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05):159.
目前已发布中医药国家标准27项,行业及行业组织标准470多项,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统筹规划、分工负责的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ISO首次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世界卫生大会通过我国发起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
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国际标准,这是ISO发布的首个中医药标准。随后又陆续发布《中医药—人参种子种苗—第一部分:亚洲人参》《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和《中医药文献元数据》3项中医药国际标准。5月,世界卫生组织第67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由我国发起并与马来西亚、韩国等联署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确认了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敦促各成员国酌情采用和实施世界卫生组织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
1月,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研究员领衔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医药项目第三次荣获该奖项。该项研究首次建立了系统的中药安全性研究实验方法和技术平台,揭示了中药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毒性成分和药物代谢酶角度揭示了中药配伍“反”与“不反”的本质,丰富和发展了中药的配伍理论,支撑了创新药物的研发,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发展。
2015年1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博体育官网、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领衔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我国首次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同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医药成果第四次摘取该项奖桂冠。中医药标准研究加速,5月国家标准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首批《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3项国家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药膳研究会等联合发布团体标准109项。
本项目从解决中成药品种个性化难题起步,聚焦于突破中成药二次开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开辟了中药制药技术升级路径,研究成果无缝转化,对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本项目完成的32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销售额过亿元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2013年销售额达50亿元,累计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项目技术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应用于近百家中药企业。通过推广实施中药二次开发战略,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提高了中药行业集中度,过亿元中药品种增长了3倍,年累计销售额达1200亿元。中药二次开发引领了中药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
项目历时8年,用实践证明中成药二次开发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推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可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药物,对保障我国医改成功,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医药科技创新多点开花,“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系统阐明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工麝香研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解决了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历史性难题,保证了含麝香中成药品种正常生产,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惠及民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陈竺教授等获美国血液学会(ASH)颁发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获奖项目受中医药在白血病治疗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启迪,是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上发表,证实电针治疗对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议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第31230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屠呦呦星”,这是对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的肯定和褒奖。
——来源:[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01):3-6.
2017年1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女性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等完成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月,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全文在线发表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等完成的《电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量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报告。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印发《“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更加协同、高效、开放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解决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一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2018年4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制定并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方剂100首。
依据《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第七条 “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的规定,遴选范围界定为:1911年前出版的古代医籍。
体现“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古代中有较多记载及医案证据,现代文献中有较多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得到中医临床进一步凝练天博体育官网、权威专家广泛认可;各类中医药教材中广为收录等。
3月12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筹建的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在京揭牌成立。这是全球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循证医学中心,将借助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优势,联合国内各大科研机构,为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该中心把循证医学跟中医学特点有机结合并付诸临床实践,将极大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还将为中医药学证明自身医学价值、跻身于世界科学体系提供舞台和机会。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