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自2016年12月1日《中国医学论坛报》刊出2016年国内、国际十大医学新闻(事件)候选内容后,广大读者积极通过微信、APP、微博、邮件等形式进行了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和本报编委会专家的意见,我们确定了2016年国内、国际医学十大新闻(事件)。
1月25日,全球肿瘤领域著名杂志——《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Cancer J Clin)(影响因子137.578)在线发表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在该杂志发表文章。据统计数据估计,肺癌和胃癌为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数量最多的两种癌症。
“必要治疗”还是“过度治疗”已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绕不开的话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并给予适宜治疗?如何提升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受国家卫生计生委所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经过1年时间起草的《中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适宜性标准的建议(试行)》于2016年4月正式出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郭学刚、潘阳林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术后选择性应用吲哚美辛栓相比,术前普遍应用吲哚美辛可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并且未升高出血风险。论文4月28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5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向社会公布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本次谈判药品的适用范围广、临床效果好。谈判药品价格降幅明显:替诺福韦酯PP电子、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种谈判药品降价幅度分别为67%、54%、55%。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等经10年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健康人群免疫功能指标的各年龄段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随着年龄增长, T淋巴细胞总数下降,更多初始T细胞被“征调”形成记忆T细胞,如果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初始T细胞,则意味着更强的“免疫力储备”和免疫系统衰老进程放缓。论文5月发表于《衰老》(Aging)杂志。
骨科手术机器人成为医药领域唯一入选13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和重要工作进展的项目
2016年6月3日,习主席在北京展览馆参观了13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和重要工作进展。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田伟教授带领的产学研团队,共同研发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排在第五位,也是医药领域的唯一代表。骨科手术机器人历经十余年“医工企”联合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骨科机器人。
6月2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的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突破性进展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研究显示,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
8月23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主导的GEM20110714研究在线发表于Lancet杂志。该研究是全球首个评价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一线化疗方案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为晚期鼻咽癌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张力教授曾在2016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口头报告该项研究结果。
8月19日~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在这一大背景下,10月25日,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将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突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目标明确可操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永振教授团队主导的一项历时6年的研究,发现了1445种新RNA病毒,填补了病毒进化的主要空缺。论文11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1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国家癌症“射月计划(moon shot)”,该计划由时任副总统拜登主导。计划旨在:推进对癌症及其流行病学、早期诊断、治疗的认识;提高癌症治疗的可及性;拓展对新研究和计算机集合数据的获取;鼓励癌症治疗研发;发现和解决管理藩篱,推进制度改革;确保政府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机会,建立公共资源与私有企业间的伙伴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1日宣布,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疾患构成了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发生的第4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随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柳叶刀》(Lancet)、《自然》(Nature)、《细胞》(Cell)等国际知名杂志相继发表寨卡病毒相关研究,研究均表明妊娠期间感染寨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严重脑部发育异常的病因。
2月2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Sepsis-3,上一版修订时间是在2001年。Sepsis-3更新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Sepsis-3有助于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试验保持一致,有利于更早识别脓毒症患者或有脓毒症危险的患者,以便进行更为及时的管理。
3月9日,Nature杂志在线项研究,从不同角度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实现眼部功能性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成功修复了失明动物和人类婴儿的视力。
此后,一项在线发表于Lancet杂志的研究显示,视网膜下注射携带RPE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AV2-hRPE65v2)治疗RPE65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安全且疗效持久PP电子。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R)元年。VR技术飞速发展将人类视听体验带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并且几乎与所有传统行业相逢并为之带来变革。4月以来,VR外科手术直播在国内外“遍地开花”,VR或在未来外科医生培训、疼痛管理、心理学、康复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5月3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分析数据表明,在美国,医疗过失(medical error)已经成为第三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低效率的沟通、不完全的医疗保障、误诊以及过度服药都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可统称为医疗过失。
5月21~24日,2016 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罗马基金会主席、罗马Ⅳ标准总主编德罗斯曼(Douglas Drossman)教授发布了“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出版的消息,并介绍了罗马Ⅳ标准的更新点PP电子PP电子。
5月24日,《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刊出全球首部2型糖尿病代谢手术治疗国际联合指南。该指南的制定基于11项临床试验,得到包括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等45个国际专业学会的官方认可。在首项研究发现手术可改善糖尿病预后近百年后,这部指南才横空出世。
6月16日,N Engl J Med发表了一项美中联合大型研究,证实在妊娠晚期给予高乙肝病毒载量的妊娠妇女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母婴传播安全有效。此项研究由美国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潘启安(Calvin Q. Pan)教授担任第一作者,我国多位肝病、感染、妇产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共同参与。
12月15日,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宣布PP电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允许生产经第三者脱氧核糖核酸(DNA)修饰的胚胎所形成的婴儿,即“三亲”婴儿,其目的是避免新生儿罹患可能致命的线粒体疾病。至此,英国成为世界首个正式批准这项充满争议技术的国家。
此前,2016年4月,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已采用该技术使世界首名“三亲”婴儿在墨西哥诞生。目前该男婴身体状况良好。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