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一. 短视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优势二. 疫情期间健康类短视频分类(以抖音为例)三. 短视频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不足四. 后疫情时代短视频对公众心理调试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是健康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未知性、突发性、危害性。除了健康传播的一般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还表现出公共性、时效性、通俗性、灵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公共性:以新冠肺炎为例,疫情的强传染性严重危害大众健康,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大众迫切需要知晓疫情的相关信息,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群体,而是社会大众,因此具有公共性。
时效性:区别于一般的健康传播内容可以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任意时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要求传播速度一定要快,帮助公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尽可能减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消除公众恐慌情绪。
通俗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涉及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普通民众的医学素养有限,在理解医学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困难,这就需要将高深的医学术语、复杂的疫情数据、重要的疫情事件转换成通俗易懂、可以让一般人理解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传播效果。
灵活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情况会不断变化,发展方向难以精准预测,因此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传播内容。
持续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在问题完全解决之前,事件传播需要持续跟踪,不断更新报道。
新冠疫情涉及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疫情数据,如何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枯燥的数据图像化,媒体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疫情相关内容的可视化角度,探讨可视化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抽象概念简单化、专业知识形象化、庞大数据可视化,复杂事件全景化展现的方法和技术。在新冠疫情报道中,众多媒体借助可视化工具,更好地阐释公共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健康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具有专业医学背景的“丁香园”团队率先推出疫情地图,随后腾讯新闻、凤凰新闻、澎湃新闻、新浪新闻、阿里健康等也纷纷效仿。
疫情地图最初是基于中国地图模块,通过颜色深浅来反映各地区疫情的严重程度,在手机或电脑上点击任何一个省级区划,就会弹出该地的实时疫情数据。除地图外,疫情数据的累积走势还通过折线图的方式进行展示半岛BOB。疫情数字涉及全国范围,数据量庞大。若使用传统数字表格全部显示,读者会眼花缭乱,如果部分显示,又无法准确反映疫情的整体情况。
疫情地图的交互设计,可以帮助不同地区的用户快速定位到自己想找的目标数据。用户在地图上点击某一地区,就会弹出该地区的确诊病例数,以及“详情”提示。点击“详情”即可进入到重点地区的市、区级地图。疫情地图最初只公布三项数据,即确诊、疑似、死亡,随着疫情进展,数据增加到六项:现存确诊、现存疑似、现存重症、累计确诊、累计死亡和累积治愈。
每组数据都代表不同含义,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选择不同的字体颜色, 确诊、疑似、重症、累计确诊四个数字用了代表警示的红色和橙色,累计治愈用代表生机的绿色,累计死亡用了深蓝色,不仅赋予了数字独特的内涵, 也提升了界面的美观度。为了适应手机上浏览信息,在可视化设计方面,上述几家媒体均采取了移动端适配的设计,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模块,从开始的中国疫情,到后来的国际疫情,灵活应对,数据持续更新,充分体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特点,即公共性、时效性、通俗性、灵活性、持续性。
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聚焦新冠疫情增量数据,制作了“疫情晴雨表”交互信息图,用户通过移动图形,可以查看目标日期的疫情增量情况。“晴雨表”通过疫情增量和减量变化,发现疫情拐点,方块颜色分别代表上升、 持平、下降和待更新(新增多日为零后不再更新),方块大小代表疫情变化数值的多少,从左向右滑动滚动条,可以看到色块由最初的橙色为主渐渐变成灰蓝色。
该实验室还制作了全球疫情交互地图。在世界地图的基础上,通过颜色变化反映各国疫情状况。拉动左侧的时间轴,可以清晰展现各国疫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疫情严重程度。点击国家所在位置,会显示该国疫情的详细信息。不过,该互动地图只适合在PC端观看,不适宜被广泛传播,传播效果受到限制。
有关新冠病毒的病理知识属于医学范畴,具有一定专业性。如果没有医学背景,理解这类医学信息会存在难度。传播病理知识有助于公众理解病毒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帮助大家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减少焦虑和恐慌。由于病毒看不见摸不着, 介绍病毒知识需要借用一些新方法,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
(一)专业知识科普视频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回形针团队制作的科普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备受瞩目,传播量达百万级。该作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信息形象化。视频采用 3D技术模拟肉眼看不到的病毒与细胞结合的过程,将抽象的 CD4蛋白、 RNA病毒、RNA单链、RNA复制酶、 RNA复链、核桃体、高尔基体、病毒颗粒、肺泡等专业名词形象化,令观众理解新冠肺炎为什么具有强传染性,以及它对人体的危害。在描述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时,视频模拟肉眼看不见的飞沫传播路径,直观展示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轨迹,说明新冠肺炎通过飞沫传染的原理。让抽象的专业词汇变成画面,让传染过程变成动画,可以有效降低受众对专业医学知识理解的困难。
2. 复杂信息简单化。回形针分析了大量专业论文中的信息和数据,从中精选出最重要的片段,着重突出呈现给读者。将论文中的学术语言转化为通俗语言,既保证了视频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又让观众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
3. 数据图表化。回形针视频中引用的数据大多通过图表来呈现,枯燥的数据实现了视觉化,可理解化,为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加分。
4.高密度信息逻辑化。视频长约十分钟,内容包括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防护措施、口罩种类、传染死亡率等。视频将大量信息按照逻辑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起因、过程、结局,将新冠肺炎相关的专业知识,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的 1月20日,新浪微博博主@混子曰hey-stone发布了一篇漫画《新型冠状病毒来了,你还不了解它吗?》, 通过趣味横生的故事,通俗幽默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三部分的内容:新冠病毒与普通病毒之间的区别、 新冠病毒的特点、人们应当如何做好防范。
这篇科普漫画发布后大受欢迎,被人民日报微博转载,获得 5万多点赞和2万多次转发。这一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事物形象化、拟人化。与回形针视频相似,在漫画中,冠状病毒、 DNA、RNA都使用了相应的图形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又增添拟人化的手法,病毒以邪恶的人物形象出现,病毒有了语言、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
2.叙述故事化、幽默化。这篇科普漫画将细胞比作“工厂”,将DNA比作“厂长”,病毒是一个“恶魔”,“恶魔”想要传宗接代,偷偷溜进“工厂”,绑架“厂长”,在“工厂”里复制了100个自己,故事诙谐形象地讲述了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对特定人群容易产生传播效果。
案例 ·新浪微博 @混子曰hey-stone《新型冠状病毒来了,你还不了解它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外科研人员发表了不少关于病毒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科研成果往往包含大量专业词汇与医学描述,普通人很难读懂。2020年 2月 2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脑科中心,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ChinaXiv上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基于全基因组数据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化和传播》,论文根据已公布的 93条病毒基因测序做分析和分类,提出假设,但并没有说明病毒来自何方。
文章用英文写成,内含大量生僻单词和用语,还有普通人难以读懂的信息图。这篇论文被一些自媒体曲解以及台湾主播误读,最终科研人员将论文中文简介版公布,澄清误读。健康传播需要将专业性和通俗性相结合,不能顾此失彼,太专业普通人看不懂,为追求通俗而不懂装懂,不仅难以将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公众,还可能会造成公众的认知误区。
钻石公主号邮轮疫情引发世界关注,凤凰新闻大鱼实验室发布了长图《一图看懂钻石公主号邮轮》,利用路线图、数据图表、邮轮平面图、时间轴等可视化手法,对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做了详细具体的介绍。这一作品有以下特点:
1.邮轮内外具象化。通过邮轮外观、长度、高度等数据,直观地介绍了钻石公主号邮轮的规模。邮轮内部的环境是此次事件中备受关注的重点,长图大致绘出邮轮内部分区和各分区的平面图,读者可以感知游轮上乘客的日常行为轨迹。
2.行驶路线可视化。关于钻石公主号的同类报道不少,一般使用文字描述或制作时间轴来介绍邮轮航行路线半岛BOB,但不易在读者脑海里留下印象。《一图看懂钻石公主号邮轮》利用地图标注邮轮航行路线,简洁直观,让读者一图看懂。数据信息图表化。邮轮上的人员分布、病毒感染情况等数据,通过数据图表清晰呈现。在长图的下方,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的疫情走势,提供背景知识。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与传染病相伴相生。将新冠肺炎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大规模传染病进行比较, 有助于人们从历史纵深的角度认识新冠肺炎。
澎湃美数课的《图释两千年传染病史》,将历史上信息记载较全的瘟疫,按照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流行范围、死亡人数进行了梳理和可视化呈现。作品突出亮点是数据详实、分析角度多维。用一张图说明过去两千多年全球各地有记载的大规模传染病数据,信息量非常大,设计时考虑到移动端传播,信息图设计为长条形,通过时间轴、传染病事件简称、死亡人数圆形面积图,让读者用手机也可以看得清楚,获得直观的阅读体验。
但不得不说的是,《图释两千年传染病史》在比较新冠肺炎与其他传染病的致死率时采用了静态散点图,虽然设计美观,但不能展现疫情的变化趋势。疫情在发展过程中致死率、基本传染数等数据一直是动态变化的,静态图不能显示这一变化。而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采用动态散点图来呈现致死率,可以让读者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随着疫情的发展,相关事件不断出现。由于事件种类繁多,发生时间与发展动向时常难以被准确追溯,利用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以集中、全面、真实的原则梳理、记录下重要的动态事件形成“大事记”,不仅可以为公众提供咨询、借鉴作用,还可以起到传递、保存和提供利用价值的作用。南方都市报《记疫:2019-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完整地记录了自疫情发生以来的重要事件,这件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分类清楚。疫情期间发生的事件性质多有不同,《记疫》将事件划分成四个类型:政府行动、境内疫情、行业战疫、境外疫情。不同的事件类型,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便于公众分类检索,了解疫情发展动态。
第二,可交互性强。除了按照四大主题进行分类,《记疫》还将疫情期间备受人们关注的事件进一步进行分类,例如:钟南山、钻石公主号、李文亮等。界面设计“筛选”按钮,用户可根据需要查看目标主题。此外, 用户还可选择“正序”或“倒序”观看,满足用户多样的阅读需求。点击每条事件的标题后,便会出现相应
健康健育是健康传播的重要一环,呼吁公众在疫情中做好防护措施,例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是新冠肺炎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口罩为例,口罩有多种型号,适用于不同环境以及不同人群,但普通公众无法正确区分。指引公众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仅有助于公众做好疫情防护工作,还可以有效减轻口罩的供应压力。关于如何选择口罩,就有三种类型的可视化作品。
图表类:人民日报《不同人群选用口罩指引》,运用了表格形式,将不同类型的口罩与使用人群与场景相对应,简洁大方,实用性高。用户可以在表格中根据自己所在的“人群与场景”,迅速定位到适合的口罩类型。不过,表格中的文字、图案趣味性较低, 对低年龄段的人群缺乏吸引力。
漫画故事类:新浪微博@混子曰hey-stone的《病毒来袭,你确定你懂口罩?》趣味性强,夸张的人物形象和风趣的语言,让读者沉浸其中。但漫画篇幅较长,实用性有所降低,不利于读者快速抓住内容重点。
视频类:回形针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在介绍口罩时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数据,来辅助说明不同类型口罩在生产规格上的区别。相较于静态可视化作品,动态可视化存在观看时间较长的问题,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了解内容的全貌。
随着抗疫工作取得成效,疫情逐渐消退,人们开始关心何时返工开学。视频创作者“九磅十伍便士”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传了视频《计算机仿真模拟疫情期间开学可能的后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程序,模拟了新冠病毒传染的过程:学校中假如有一名同学被感染,全体同学都会迟早被感染。
动画生动有趣,仿真效果逼真,辅以专业解读,令人们在短时间内明白新冠没有彻底消灭前放松警惕的严重后果。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为健康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首先,目前流行的短视频一般时长不超过五分钟,这个“短”正好契合突发公共事件的“急”,也就是时效性。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这时候人驻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政府和主流媒体的官方账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官方账号第一时间发布短视频,及时向社会传递疫情进展情况、政府应对举措和科普知识等。
其次,视频因其直观快捷的特点成为人们更加青睐的信息载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上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恐慌心理,视频能让人直观看到事件的真实面貌,尤其是官方权威视频更能极大稳民心、强信心。
那么,相比较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短视频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传播发挥着怎样的优势呢?
(一) 内容短小精悍。更符合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短视频的内容“短小精悍”,从 15 秒到几分钟,更加符合受众快节奏的阅读习惯。
短视频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在此次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不同的媒体共同发力,让抗“疫”短视频在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既提升了传播效果,又各具特色。
其中,短视频中的信息呈现精准、快速、集中,开门见山的表达相比于冗长的新闻表述,能够让受众更加直观的获取信息。
(二) 生产主体多元化。信息视角更加丰富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主要为三种:专业用户创作的 PGC 模式、 专业用户创作的 PUGC 模式和由普通用户创作的 UGC 模式。
不同媒体在疫情信息短视频中发挥着不同的传播特色,官方主流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平台短视频的作用是引导社会舆论、弘扬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传播主流思想;新媒体的短视频,例如澎拜新闻等,则立足本地,形式多样、交互性强,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社交媒体在传递疫情信息方面也有举重若轻的作用。
多种视频生产主体扩大了信源,丰富了信息内容,让受众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疫情信息。
(三) 视频冲击力强、可信度高。相较于传统的图文, 短视频以其现场感和全景式让大众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现场情况,冲击力强,相较于冗长且难辨真假的文字图像,短视频更具备真实性,从而使受众迅速了解事情真相,也遏制谣言的传播,稳定社会舆情。
抖音早在 2018 年年底就推出了「品牌热 DOU 榜单」,旨在反映品牌在抖音上传播声量,并展示给用户具有公信力的短视频营销品牌。
「品牌热 DOU 榜单」分为几个板块,其中就有「食品饮料」榜单。每期榜单周一发布,展示上周排名前 30 名的品牌及数据详情。上榜的榜单有诸如伊利、光明等品牌。这些品牌通过发布优质视频,每周上榜,从而扩大自己在短视频领域的营销影响力。受疫情影响,食品的刚需逻辑已经充分演绎,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和抖音平台合作进行食品推广。
疫情之下,抖音发起了「援鄂复苏」计划,罗永浩加入其中。在 4 月 16 日 20 点的直播中,罗永浩在抖音直播间 1 分钱义卖湖北洪湖藕带,为湖北农产品销售助力,10.8 万件藕带 15 秒售空。此外,抖音与湖北省政府联合发起「湖北重启抖来助力——抖音援鄂复苏计划」,和湖北一起打好经济发展的“第二仗。
「市长带你到湖北」的两场直播与短片相结合,以促进宣传,累计销售湖北特色产品89万件,销售额达4471万元。通过抖音直播,把湖北特产以更直观的方式推荐给了全国各地网友,以线上连接起线下,为湖北企业复工提供了新路径、新选择。抖音直播带货把湖北特产推向了全国,为疫情后湖北经济恢复按下加速键。
抖音中的生活健康类短视频播放量不可小觑,已成为健康传播的一大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长篇文章,短视频更生动、易懂,短短15秒便能科普1个健康小知识,简明扼要,使得用户对辟谣内容更容易接受。
丁香医生等账号均是科普类账号的代表。这些健康类抖音号产出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生活常识误区的解释与科普、饮食健康类辟谣、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科学信息传播。
这些健康类的账号通过真人出镜、动画科普等方式,让用户觉得亲切可信,同时也为账号本身带来了更大的品牌曝光。
在全民防控疫情自行隔离期间,互联网舆论场的信息规模明显扩大,信息传播发酵的速度更快,民众每天接触大量的舆情信息,却难辨真伪,难免会滋生恐慌情绪。
张文宏教授、自媒体回形针、人民网肺炎知识问答挑战等健康传播内容之所以获得大众的广泛关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正是因为它们契合了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实现了有效传播。
抖音上的运动类视频总播放量超过5000亿,其中跑酷是抖音上最热门的运动,相关内容高达1694万条。
不同年龄段对于运动的喜好大不相同,18-23岁 的年轻用户热爱球类运动,24- -30岁喜欢健身的用户在各年龄段中占比最高,而35- -40岁的用户则更热衷极限和水上运动。
抖音上的各种热门运动视频层出不穷,用户也乐于模仿并加入运动行列,这种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示运动的魅力,将用户从宅生活中解救出来,同时推动运动内容向新形态转型,也使得一些运动健身类的账号在抖音上火爆。
居家运动打卡是疫情之下运动健身的新形式。用户宅家时间过长,也激发了线上健身活动的需求。抖音也开启了为期两周的“线上健身房”活动,邀请蒋梦婕、陈一冰等健身达人和明星,号召用户在家做运动。
与其他开展“线上健身房”平台不同的是,抖音专门为健身推出了相关的小游戏“别撞墙”“杀毒达人”。如用户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墙上”的深蹲、耸肩、拉伸等动作,否则将会撞到前方的“墙。
这既发挥了抖音休闲小游戏的特性,也让健身增加趣味性,一时之间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抖音健身房”相关线亿次播放。
尽管短视频在此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在传播疫情相关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检举不当行为,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传播健康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短视频在此次突发公共事件中所暴露的不足:碎片化的特点无法实现深度报道。
由于短视频将事件经过切割成碎片,使受众无法看到新闻全貌,可能造成受众理解的偏差,甚至断章取义。某种意义上说,短视频就像一块块拼图,人们从海量的信息中拼凑出对一个事件的认知,但难免有漏掉的信息,这就造成了真相与认知出现偏差,如果人们想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发展,还需要结合专题报道、长视频等才能确保了解真相。
在社会逐步走向正轨之际,如何通过短视频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慰藉疫情带来的公众心理影响、提高社会的正能量心态半岛BOB,是“后疫情时代”短视频发挥积极作用半岛BOB、重建公众心理的重要任务。
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中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
如今,“新冠危机”尚未完全解除,公众并未完全走出对疫情的恐惧。各大主流媒体应紧跟疫情变化、舆情变化,通过短视频传递正向信息、权威话语,“污名化”话语,助力“后疫情时代”公众的心理恢复。
疫情过后,公众开始复工复产,不但要面对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还需思索未来发展的道路在何方,焦虑、迷茫、悲伤等情绪再次发酵、升级,公众迫切需要国家、社会层面的支持。
主流媒体在此时发布的短视频应有效回应这种情绪,发挥正向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短视频传达政府对于恢 复重建工作的作为和决心。
后疫情时代部分境外势力、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抗疫工作、对中国无端指责,“论”“阴谋论”在国际舆论中黯然发酵。一些混淆视听的新闻报道加剧了公众的恐慌焦虑情绪,甚至让公众产生自责心态和对政府的不信任。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国外交部予以了有力回应,相关的发言人回应影像被制作为短视频,通过外交部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短视频账号进行传播。在人民日报5月9日发布的抖音短视频中,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有力驳斥了美国部分政客提出的“向中国追责”的观点。
这则短视频被点赞102万次,被转发4695次,许多人在评论区表示“威武霸气”“提气”。官方回应类的短视频使用正能量的自信话语以及激昂的视频配乐,有助于凝聚人心、增强信心、提升公众爱国热情,坚守国家舆论安全阵地。
另一方面,国际上理性看待中国抗疫贡献的声音通过短视频被引入舆论场。《中国日报》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三则短视频,视频中美国前驻华大使批评美国政府借疫,称“人们不敢替中国说公道话”;加拿大总理承认几乎每天都有飞机从中国运回大量医疗物资;美国传染病学专家驳斥“中国病例数据造假”的观点,肯定中国的防疫工作。
通过这类短视频,公众认识到在这次全球性的疫情期间中国的国际担当、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政府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短视频传递的正面信息有力抵御了“后疫情时代”国际负面舆论的冲击,消解了公众因误导而产生的负面心理。
“新冠疫情”给公众带来的不仅是健康上的威胁,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以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为例:2020年一季度全省GDP下降39.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4.9%。在后疫情时代,公众的生命安全逐渐得到保障半岛BOB,经济问题、生产问题开始突出,成为公众焦虑的主要来源。在此背景下,契合居家网购的“短视频带货”成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恢复、消解生活焦虑的绝佳路径。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写道:“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
“带货”短视频在疫情背景下赋予了网络购物新的意义,人们不仅消费产品本身,更受“带货网红”吸引以及响应支援疫情严重地区的号召而进行符号化消费。
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都推出了以“援鄂”为主题的带货活动,政府官员、明星、主持人、“网红”纷纷通过短视频等途径宣传湖北的区域特产。抖音话题“助力湖北”下的短视频的播放总量达到了4亿次,湖北的热干面、小龙虾、血橙、瓜子、茶叶等特产进入公众的视野、吸引公众选购。
“带货达人”们的直播带货片段也作为短视频进行二次传播,扩散了传播范围,如央视主播朱广权和“带货网红”李佳琦合作的“湖北专场带货”的录像被分解为大量短视频在平台上传播,点赞量从数百到数百万不等,吸引了大量关注,公众在浏览短视频时只需点击下方的链接就可以进入购买界面。
这样的“带货”短视频在短时间内为湖北的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疫情严重地区公众的生存压力,减缓了公众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获得了重建生活的信心。
这类短视频还传播了区域文化,促进了各省之间公众的相互了解、拉近了社会人际距离,公众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情感交互,如许多湖北“带货”短视频的留言区都留下了“湖北加油”“支援湖北”等鼓励话语,让湖北人民感受到了大量的社会支持,因疫情产生的自卑、愧疚、悲伤等情绪被有效消解。
经历了疫情期间生活的各种变故,又要面临“后疫情时代”诸多待处理事务的挑战,公众的心理仍然会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需要一定的途径排解忧愁。
此外,一些人由于长期的居家生活而感到自身与社会“脱节”,产生社交焦虑,更需要一定的缓冲空间来逐步恢复与社会的连结,重塑正常的社交状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属于人的层次较高的需求。
疫情下公众发布记录自己生活的短视频,不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也是为了通过短视频加强与社会上公众的互动,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对个人的“展演”也有助于获得公众的肯定、尊重以及产生自我实现的效果。
2. 宋丹霓.《短视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影响力探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为例》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