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何雪华、梁超仪、伍仞、翁淑贤、任珊珊、张青梅、周洁莹、王婧、吴婉虹、李津、徐依励、汪万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学科领军人物钟南山
昨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与生物医药健康创新论坛”在广报中心开幕。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广东数十家三甲医院、生物医学与医疗器械企业等近40家单位250多位嘉宾代表与会,围绕临床的高水平专科建设、医工融合、临床转化、生物医药创新等领域碰撞思想的火花,共同打造“政、医、产、学、研”多元融合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助力广东医疗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梁超仪、伍仞、翁淑贤、任珊珊、张青梅、周洁莹、王婧、吴婉虹、李津、徐依励、汪万里信息时报记者张漫、刘丽莹
通讯员:马彦、伍晓丹、方小艳、刘梦圆、邢莹、周密、彭福祥、梁嘉韵、茹志娜、韩文青、许咏怡、杜光宗、魏彤、廖温勃、魏星、刘琪莎、胡颖仪、邰梦云、唐艳丽、王心怡、张小美、刘文琴、周晋安、甄晓洲、郭千千、潘宁、张蓝溪、周颖怡、张璟
健康事业是民生大计,老百姓的健康需要高水平的医院、高水平的专科和高质量的药物、医疗器械来守护。广州是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高水平医院林立,优质专科数不胜数,目前拥有17家省高水平医院,省市共建五大医学中心、9家委属高水平特色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其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相继获批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多年来,广州市居民健康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广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规模在不断壮大,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今年10月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广州要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引领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生态化发展、国际化发展。
主办方介绍,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与生物医药健康创新论坛”,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联盟”,正是希望通过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促进临床医学转化与创新,临床医学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融合,贡献媒体的力量,“希望通过在座各位的头脑风暴半岛BOB,观点交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事业擘画更加波澜壮阔的蓝图,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论坛现场重磅发布了《就医一本通——广东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巡礼》(简称《就医一本通》)。《就医一本通》集结了广东106家医院近七百个专科信息,推荐引入了部分的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登记医院评审最新的指标体系,评估了推荐科室的临床服务能力、科室发展潜力等情况,力图在海量医疗信息中帮助市民就医,提供贴心的帮助。
过去六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经发布了四本《就医一本通》,在市民心中深有群众基础,被喻为“就医宝典”。《就医一本通》有线上渠道,市民通过搜索“寻医帮”小程序,即可进入寻医帮中,找到“健康有约”“实力医生”“名医大讲堂”等深受医疗卫生健康界与人民群众关注和信赖的融媒产品。其中,“寻医帮”小程序日前已上线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平台,市民在阅览丰富新闻资讯的同时,也可便捷享受权威医疗健康资讯。此外,广州日报的融媒矩阵以及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145条镇街的公众号矩阵、华南首屈一指的健康平台——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微信公众号、信息时报官方微信等,均可便捷获得这份最新版的医疗服务。
主办方还邀请了4名来自社区的市民代表,向他们赠送《就医一本通》。来自海珠区的罗惠仪表示,有了《就医一本通》,突然生病也不会摸不着头脑,打开册子就能知道去哪个医院找哪个科室,再也不用为看病就医发愁。“老百姓就是希望找到能看好病的科室,遇到好的医生,早点痊愈,相关的指引这本册子里都有,我觉得非常好。”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学科领军人物钟南山: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医者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医者的使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大家共同来讨论如何助力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临床医学转化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学科建设是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需要,无论是临床救治或者科研都是这样。我常常跟大家共勉的一句话,就是要“顶天立地为人民”,“顶天”就是要抓住国际前沿的理念,特别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围绕各种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这些国家急需的项目不断地努力;“立地”就是要研发出适合我们中国广大基层的国情的一些技术、药品、器械,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
要做出成绩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协作,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特长。期待在临床医学转化和生物医药创新方面,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做出一些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民众健康水平的医学转化和创新,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医院临床专科的高水平建设,不仅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以创新引领、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可有力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均衡发展,为地区人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医疗同道们聚星成火,不懈努力。人类医学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正是科技进步史的缩影:人类通过大胆创新、反复试验,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到高端手术器械,推动医疗科技不断发展。
今天,科技创新与医疗卫生加快融合,以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为主体的医药产业快速增长,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医疗模式快速发展。通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自主创新,不断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这正是“医道”的究极之义,也是我们奋楫前行的动力之源半岛BOB。
只有高水平的医生才有高水平的专科,只有高水平的专科才能构成高水平的医院。什么是高水平的医生?什么是高水平的专科?什么是高水平的医院?这“三问”最大的落脚点应该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才能实现对患者最大最好的照顾。
创新是源头,创新应该落足于解决临床问题,希望临床医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现临床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它的机制、从它的转化、从它的病理生理、从它的临床结果,来实现我们真正的超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的患者才能取得更大的获益。
当下,数字医学飞速变化,眼科检测、检查技术快速发展,带来医疗数据爆发式增长,借助技术的力量,我们在医疗服务、医疗治疗方案、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可以形成更好的大健康生态体系,让我们的大健康目标得到更好的实施。
这次我们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三级诊疗”:第一级是大家看的智能手机,通过应用端可以采集很多信息,作出初步的判断;第二级是在社区和基层医院等有基础检查设备的地方,通过智能机器人、云平台等技术进行初步疾病诊断;第三级是在三级综合及专科医院,拥有在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专业检查设备,让专科医生去采集信息和作出专业诊疗判断。广州的试点实践发现,新型“三级诊疗”模式可令医疗服务量至少增加十倍。
广妇儿在高质量发展中,全方位培育重点专科、推动各专业领头发展,在ECMO、、干细胞移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手段方法上不断向国家最高水平迈进。
创新、学科内涵建设是广妇儿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发展过程中,广妇儿不断投入科技创新的相关资源的配备,积极打造科研技术转化平台,科研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完善。“医教研协同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新发展概念,也体现在广妇儿持续提升的科研产出能力上。希望能够通过国家区域儿童医学中心的建设,把医院内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做好“顶天立地”,把疾病诊疗、健康保障的能力进一步普及、辐射到中南和更广的区域。
我们说“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但在医疗领域而言,应该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九十公里”。医疗器械的开发需要包含技术转化、注册转化、生产转化和市场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流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广州更是具有强大的医疗创新潜力。然而,目前很多的研发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同时还面临专业人才团队不完备等问题。
如何突破瓶颈?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采用“大平台+小项目”的模式加速孵化了一批优质成果,同时通过黄埔先导医疗投资基金、科技研发项目损失保险、生物产业孵化政策试点基地、医疗器械创新创业营等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创新资源支撑。未来,还将进一步探索验证与转化平台和医工融合新生态,通过专家委员会、联合实验室、医学培训、项目孵化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医学交流中心等方式,为医工融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为“临床医生的想法变成创新产品”助力。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周期是非常漫长的,且成本高昂,后续更改分子损失更大,建议在新药研发开始立项布局时,要与临床医学团队密切合作,始终以临床需求为主导来开展药物研发,做到有的放矢。研发团队既要发挥专长,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深挖细掘,又要与时俱进,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不断根据临床的进展动态来调整研发目标。
由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众多药物包括靶向整合素膜蛋白Claudin-18.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阿德贝利单抗等抗肿瘤药物,在研发过程中与广东的医院专家团队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研发团队根据医院真实用药的场景,结合药物分子本身的特性来挖掘其临床潜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而转化医学的核心,则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药物和器械,同时从临床应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回到实验室。医工融合是以临床应用为核心,将医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据业界预计,2025年医工融合规模达1.5万亿元人民币。
要促进临床专科高水平发展,“产学研医投”(产业、高校、研究所、医院、投资机构)融合发展战略是关键半岛BOB,哪个地区拥有较多顶尖的高等院校、规模较大的医疗器械企业、出台较多创新转化鼓励政策,也就具备了利于“产学研医投”融合发展的优质资源。
2011年,东莞市儿童医院率先在当地开设基因组学门诊,组建遗传罕见病研究团队;2013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基础上,整合相关科室成立广州消化疾病中心;通过特色专病、特色技术及特色服务,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打造“禅医三宝”品牌,逐步实现九大学科群的蜕变……在论坛圆桌会讨论中可以发现半岛BOB,不少蓬勃发展中的医院,都将专科建设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以广州消化疾病中心为平台,我们成功获得广州消化专科联盟、广州地区消化疾病质控中心、广州市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等平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贾林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副院长胡凤玉也介绍,近年来,该院坚持“强专科、优综合”理念,致力建设国内一流、以传染病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医院。
过去几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的业务逆势增长。该院党委书记林鲤洁认为,究其原因是医院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职业人群综合健康管理模式,找到适合医院发展的正确道路。
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水平专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珠江医院希望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激励机制动能充分发挥,基本建成医学科研全过程创新转化生态链‘珠江模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夏欧东透露。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省口腔医院)副院长徐淑兰认为,临床科研到成果转化过程中要敢于创新突破、耐得住寂寞、善于全链条整合资源。
“各方力量的结合不是简单的‘1+1’,要有医生的想法、工程师的办法、企业家的做法和用户的看法,形成完整的闭环,推动研发出更多有市场价值、临床价值的产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显微创伤手外科学科带头人朱庆棠教授指出。
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兼研发总监蒋析文博士期待通过粤港澳生物医药健康创新联盟搭建的平台,跟大湾区的众多医疗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半岛BOB,把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出来。一品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邓达东也认为,进一步加强医生和医疗机构在药品研发和评价的参与度,能更好满足临床需求,更直接地掌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情况。
医保对创新药品的支持政策也为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处副处长钟厚以广州为例介绍,医保政策从药品采购环节到用药待遇保障、“双通道”提高可及性等方面都对创新药物进行了倾斜,全面鼓励医疗机构和患者使用国内创新药物。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