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12月21—24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和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23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谱写中国灾难医学新篇章”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灾难医学、救援医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等专业领域的医护、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共聚一堂,推动交流和分享灾难医学救援经验,研讨和展示本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共同探讨和展望灾难医学的未来发展。
在主会场大会报告环节,总医院陈香美院士、付小兵院士,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蒋建新院士分别围绕“再生医学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进展和挑战”“在中国重要战略区域构建应对重大灾难(安全事件)和创战伤一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展望”进行主旨报告。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俄罗斯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刘中民,灾难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樊毫军,灾难医学分会秘书长、总医院王立祥分别以“韧性城市中韧性医院的建设”“医工结合推动急救救援领域技术新革命”“中国式心肺复苏理论与实践”为题,就灾难医学学科前沿发展发表引领性报告。俄罗斯卫生部副司长Natalia Sergeevna和俄联邦灾难医学中心院长Mikhail Nikolaevich详细介绍了“全俄灾难医疗援助的结构和职能”以及在俄联邦国家“向紧急情况中的受害者提供医疗援助”的现行方案,共同探讨全球灾难医学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分会场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灾难医学进行了多维度精彩讲座分享。因亲历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刘中民教授于2008年在同济大学创立了全国首个灾难医学系,并提出中国灾难医学理论与城市应急管理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始于灾前、重于灾中、延于灾后”,预防或减少灾难引起的人员伤亡,为灾难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帮助,并且帮助灾区卫生系统和卫生能力快速、稳定恢复重建是灾难医学的目标。随着国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和建立,15年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引领灾难医学的学科发展,不断地扩展灾难医学的学术边界,同时关注着灾难医学救援的全面实践,致力于提升应对各类灾难的能力,并为国际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在国际灾难医学救援专题论坛,中俄专家学者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灾难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应对紧急情况人员培训、核应急医学救援区域救治中心建设、灾难医疗救援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技术等进行分享交流半岛BOB。会上,刘中民教授与Mikhail Nikolaevich院长签署灾难医学领域合作与互助协议,为中俄双方在灾难医学救援领域的深度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开幕式上发布了刘中民教授主编的《现代灾难医学》,国家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5G+心脏猝死防治救系统工程项目《中国心脏猝死防治救体系建设蓝皮书(2022)》,启动了“典赞·2023科普中国”“救”在身边的“5G+生命急救平安站”惠民建设工程。此外,大会为新一届委员会颁发聘任证书。
大会还组织了圆桌讨论,面向灾难医学分会全体委员、青年学组以及护理学组成员,共同探讨灾难医学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会未来发展提供交流思路和政策建议。
除正式论坛外半岛BOB,大会设置了学术交流与互动环节,包括成果展示、学术展览、互动问答等,为与会者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促进多领域的合作与创新。会场内外,科技展览、救援车队展示、救援队伍技能展示等多个环节同步进行。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指导处处长刘文从医疗应急司的角度分享了我国灾难应急方面取得的成功及成果,强调灾难医学建设是当前医疗体系的紧迫任务,这不仅仅是医学的需要,更是国家整体卫生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谈道,灾难医学作为交叉学科,得力于各学科以及学会之间相互帮衬;上海市医学会未来将更加配合医院以及学协会交叉融合发展,促进灾难医学更加深入地发展半岛BOB。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吕培明进一步表示将发挥同济大学医工结合的优势,为城市的防灾减灾救灾打造安全屏障,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安全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著名主持人、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的“话灾难”,使会场的精彩氛围继续升华。
本次大会着眼于灾难医学的热点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地呈现灾难医学及相关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与新进展,积极努力地为与会专家半岛BOB、学者营造了多层次的学术交流环境,提供了多形式的学习交流机会,共同促进灾难医学学科大跨步向前发展半岛BOB。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