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的连串行动,引起国际间及学术界广泛关注,香港浸会大学校长炳江接受《星岛》专访时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和打击哈佛的行动,已造成身处北美的华人学者人心惶惶,尤其是研究科学和医疗的学者,令他们到内地或香港工作的意向增加、考虑来华工作
浸大于今年3月17日向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提交建议书,正式申请筹办香港第三间医学院,并于5月3日与工作组会面。身兼浸大新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召集人的校长卫炳江于专访中向《星岛》记者表示,有感当日会面“表现不错”,虽然未必是最好,但是已尽力而为。要筹备新医学院,外界关注教研人才及资金从何而来PP电子,尤其面对另外两间本地大学的竞争,与浸大一同争取申办新医学院。
对于大学在筹办医学院时“抢人才”的策略PP电子,卫炳江表示,大学经常面对竞争人才的情况,不管是与本地或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竞争亦然,问题是大学以什么条件来吸引人才,“(浸大)不是太大,排名可能没那么高PP电子,但不代表我们聘请不到优秀的人。我们请人的方法是令到‘叻’的人觉得(浸大)理念与他们相近PP电子,自己的事业会成功,那么他们就会来(工作)。”
近期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行动接连升级,问及浸大在招聘海外学者时,有否感受到其影响,卫炳江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和打击哈佛的行动,已令身处北美的华人学者感受到压力,尤其是研究科学和医疗的学者,导致他们到内地或香港工作的意向增加,“那边(北美)是有点人心惶惶”。
卫炳江早年于美国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PP电子,并曾于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他形容北美华人学者回流、来华工作“已成趋势”,“美国过去10多年来对中国的态度,令不少北美做得好的科学家、做医疗的科学家,考虑回来内地、香港。”
至于最近有否成功招揽海外学者,尤其是来自美国及哈佛大学的学者加入浸大,共同筹办新医学院,卫炳江笑言,“与一些人(学者)倾紧,成功才(对外)讲啦,不成功不讲。”他又强调浸大“一向请最‘叻’的人,用人唯才”,并透露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已承诺一年来港两次,在浸大教授临床辅助科目,并将引荐更多诺贝尔奖得主加盟。
问及筹备新医学院的资金来源,卫炳江透露,浸大拟与政府的斥资比例为1比1,“在我们的预算下,(大学)要求政府出的钱都不是很多。”他指其筹建新医学院的核心成员包括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霍文逊,以及香港大学医学院前院长李心平,二人均有筹办四年制医学课程的经验,连同熟悉香港医疗制度及情况的其他专家,共同撰写建议书及预算方案。他认为预算方案属“务实”、“落地”,又指大学亦会对外筹款,以筹集资金。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