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医生是牵系千家万户健康幸福的职业,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民生问题,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半岛BOB,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
我国医学教育的高校布局与国家医疗卫生机构是相适应的。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大致有三类,中央、省级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县(市)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举办的公立医院。国家医学教育目前也有三类,“双一流”高校、地方重点大学、地方普通大学及专科学校。这三类大学的人才流向与医疗机构相吻合。
医学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模,基本适应国家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我国医学院校有“双一流”学校、地方重点大学与普通地方院校及专科,每年招生与毕业医学生比例大致呈“金字塔”结构,与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与市级城市医院、县域一体化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比例相匹配。
医学人才培养的认证标准日趋成熟,有力推进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由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启动并推动了中国医学生规范化培养。认证标准涵盖对医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10个领域,44个亚领域的内容。医学生培养质量与人民健康需求相一致。那么,新时代怎样培养一名合格医生,怎么培养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是给医学教育出的一道考题。
中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既有苏联模式下的5年制本科教育体系的影响,也借鉴了美国医学教育模式4+4的有益经验。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普及化阶段,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也明显提升,中国医学教育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特色半岛BOB。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医学人才培养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卓越医生计划,“新医科”改革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健康中国战略面前,作为医学院校要超前识变医学发展趋势,积极应变医学模式变化,从而在医学教育改革中主动求变。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到,医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培养的几方面素质。
要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德”,树立正确人生导向。疫情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让我们重新认识青年,他们在一线英勇奋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疫情发生以来,无数个无畏生死,勇于奉献,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医者,成了最美逆行者。作为大国医者,钟南山84岁仍旧奋战在对抗病毒的第一线。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勇往直前的医者大爱,以及无数个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都值得我们深深致敬。医学院校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医德教育体系,在培养体系上挖掘特色、在育人项目上创新模式,在理论教学上发掘案例,在实践环节上情景体验,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让青年一代医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人生导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让自己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端正、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要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培养新型复合人才。医学院校要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群众健康服务新需求、健康产业发展新要求,推动“新医科”发展,用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新评估、新认证加快医学专业变轨超车。促进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新兴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建设。主动应对国际医学竞争,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对接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新领域,开展“医学+X”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多学科背景、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未来学术型领军人才。及时将“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医学领域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方法更新到教学体系中。
要更加注重全科医学,做人民的健康守门人。现代医学教育趋势正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在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全科医学人才等“健康守门人”匮乏的突出问题。健康守门人既是维护健康的始发者,也是临门一脚的处理者,更是迎战疾病的守护者。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人才主要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临床医学生等方式培养。健康守门人要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中发挥角色,要加大培养力度,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养水平,建立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具有临床医学知识、预防医学思维的全科医学专业培养体系。
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正处于深刻的根本性变革之中,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布局、规划需要新的思考,医学学科的设置也需要有新的思考。作为医学院校,要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积极应对,主动求变,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理念,贯彻“以本为本”,确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持续稳固本科教学秩序,落实“四个回归”,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持续强化教学内涵建设半岛BOB,深化“医教协同”半岛BOB,提升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持续促进教学改革发展,推进“新医科”,树立本科教育的前沿地位。把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作为天大的事业半岛BOB,努力写好医学教育改革的“奋进之笔”。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