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未来卫生健康人才的重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教育最新资讯,助力我国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支持相关政策制定以及推动院校教学改革,我们编辑发布《医学教育动态》。
本动态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编制,秉持“国际视野、前沿追踪、创新探索、宏微相济”原则,充分利用医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积累与优势,结合医学院校的实践经验,聚焦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医学院校等公开发布的最新政策、重要活动、改革实践、国际经验等内容进行汇编,汇聚国内外医学教育最新资讯,以供参考。
世卫组织、国际电联与产权组织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在传统医学中应用的新报告
世卫组织、国际电联与产权组织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在传统医学中应用的新报告
7月1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到北京大学医学部调研医药创新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协同攻关和政策落实,加强医药领域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加快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刘国中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详细了解有关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意见建议。他强调,医药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医药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显著提升。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挥我国在产业体系、发展环境等方面优势,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有力推动医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合攻关,提高医药科技创新水平,在药物、疫苗和医疗器械研发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生命健康数据库建设,提升医药研发效率和医疗水平。
刘国中强调,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创新药融资、审评审批、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等政策,支持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发挥更大作用。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医药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回应相关诉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25年7月4-5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交流培训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承办。
160余位认证专家围绕2025版认证指南,通过主题报告、圆桌研讨和模拟演练,系统学习标准、研判挑战,强化队伍建设,为第二轮认证全覆盖蓄势。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维民回顾了四代医学教育发展,阐述了医学教育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强调认证专家在认证现场考察过程中应时刻坚持医学教育标准,发挥好专家在医学教育守正创新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为院校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有价值的指导建议。秘书长谢阿娜解读了2025版指南,面对认证全覆盖的新要求,阐述了认证流程和规范。吕兆丰教授介绍了新一轮认证中专家的责任。王卫平教授介绍了担任专家组长的要求和体会。专家就标准修订、现场考察、报告撰写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设置课程计划、教师资源、学生发展三大模拟演练场,分组实战提升标准应用能力。同期召开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课程设置研讨会,汇聚20位专家共商认证细节。培训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医学认证体系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7月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医药文化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论坛以“和的追求·中医之美”为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平等出席论坛并讲话。
余艳红指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魅力不断彰显,群众基础不断夯实,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她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共同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近日,在2025年“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发布技术简报《绘制人工智能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图谱》,旨在推动AI与传统医学深度融合。
报告所聚焦的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TCIM),覆盖170国、服务数十亿人,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近6000亿美元。案例显示,AI已在个性化诊疗、药物发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印度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美洲虚拟健康图书馆等平台,助力保护原住民知识、防止“生物剽窃”。
报告呼吁各方尊重原住民数据主权,遵循“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原则;制定国家AI与传统医学政策;提升从业者数字素养;建立全球数据与伦理标准;共建AI驱动的知识库与利益分享机制,确保技术安全、有效、公平地服务于全球健康。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官网发布《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使用的声明》指出,人工智能已经到来,并将持续发展。在南洋理工大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有效、合乎伦理并具有批判性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与能力。
南洋理工大学的政策是:原则上允许学生在作业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目前,许多理工科和非理工科院系(包括医学院以及国立教育学院),都已经将人工智能纳入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必须声明其使用情况,并说明具体用途。在使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学生对所生成的内容负有最终责任。他们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正确引用所有来源。
有些教授可能出于特定的教学目的,禁止在某些作业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这种情况下,教授会向学生明确说明不允许使用AI的原因。
据声明报道,该校近日有三名学生因在某门课程的一项书面作业中使用了人工智能而受到处罚。该课程教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原创性与独立思考能力,已事先明确告知学生不得使用人工智能完成该作业。
在2025年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2位,较去年提升三位,持续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彰显其卓越的教育质量与科研实力。
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该立法包含多项影响公共卫生项目和高等教育机会的条款。
美国公共卫生学院与项目协会(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Programs of Public Health, ASPPH)曾联合50多个全国及州级卫生与教育组织向国会递交联名信,对可能危及学生(尤其是致力于服务欠发达社区的学生)获得平价教育和财政支持的条款表示深切忧虑。
该法案对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进行多项改革,包括新增工作要求条款,并对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的州实施处罚PP电子。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预估,到2034年,这些变更可能导致近1200万人失去医疗保险。
在教育领域,法案调整了联邦学生援助计划:取消研究生PLUS(Grad PLUS)贷款项目,对研究生设置新的借款上限,预计将限制公共卫生等健康专业高级学位的获取途径。同时进一步收紧节省宝贵的教育费用(Saving on a Valuable Education, SAVE)等收入驱动还款项目的参与资格,此举可能阻碍学生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ASPPH重申将致力于倡导政策,以支持建设强大且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呼吁国会推进两党合作方案,保障教育机会、扩大医疗可及性、促进全国卫生公平。
6月16日,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SMLE)管理委员会宣布,从2025年7月1日(或之后)起,Step 2 临床知识(CK)考试的通过标准将提高四分,即从214分调整至218分。这一调整基于对考试内容、考生表现和其他相关数据的综合评估,旨在确保考试标准与当前医学实践要求相符。
管理委员会表示,此次通过的调整标准是经过多方面审慎考虑后作出的PP电子,包括独立医学专家和教育者的建议、各类群体(如住院医师培训项目主管PP电子、医学院教师、考生等)的调查结果以及考生表现趋势数据。管理委员会认为,此举符合医学实践和患者照护所需的最新知识和技能要求。
USMLE通常每三到四年对每个阶段的考试通过标准进行全面评审,以确保标准能够反映医学教育和执业的最新要求。此次调整将在2025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适用于所有参加Step 2 CK考试的考生。
6月18日,美国国务院宣布解除对新签证预约的暂停,并指示美国各大使馆和领事馆在签证面试安排上优先处理J-1签证医师申请。这意味着,各大使馆现可恢复签证预约,并被要求优先考虑申请J-1签证的医师,此类签证适用于医学教育交流。
Intealth已经通知医师们这一重要进展,并鼓励他们尽早与计划申请签证的美国大使馆或领事馆联系,尽快安排面试。美国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联络员、项目主管及指定机构官员也已获悉这一积极消息。此次美国国务院的行动正逢其时,将有助于确保国际医学毕业生能够在今年7月顺利开始住院医师培训。
J-1签证医师是指持J-1非移民签证、以“外国医生”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医师,主要在经认证的美国医学院或医疗机构接受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临床实习或从事研究、教学等交流活动。
Intealth 是由原“外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ECFMG)和“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于2021年整合而成,并于2023年正式注册为独立机构。
7月7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长篇报道指出PP电子,美国退出WHO并冻结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EPFAR)等项目后,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正遭遇“不可逆转的破坏”,导致关键数据与援助将中断:83%的USAID合同被取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预算削减40%,1亿美元“STOP Spillover”病毒监测项目被叫停;40年历史的饥荒预警系统、覆盖半数国家的母婴健康调查及埃博拉、禽流感等前线监测网络悉数停摆。
后果正在显现:也门、阿富汗等地的紧急粮援和医药物流中断,饥荒与疾病将在最脆弱人群中迅速恶化;PEPFAR若9月后断供,五年内或新增100万儿童感染HIV、280万儿童因艾滋病成为孤儿。CDC、NIH裁员进一步削弱美国本土应对输入性疫情的能力。
专家强调,全球卫生投入在美国联邦预算中所占比例不到1%,却构筑了半个多世纪的防疫“防火墙”。如今“防火墙”被拆除,下一次病毒大流行将更难预防,且将直接冲击美国本土安全与繁荣。
双方重申将共同支持世卫组织关于国家公共卫生核心职能人才能力建设的路线图。此次合作体现了双方对培养新一代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共同愿景,以应对复杂互联的全球健康格局所带来的挑战。
此次协议进一步确立了GNAPH作为公共卫生学术创新推动者的关键角色,未来将与世卫组织及全球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更具专业素养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随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GNAPH将始终致力于推动具有深远影响的倡议,架起高等教育与全球健康未来之间的桥梁。
近日,澳大利亚医学委员会(AMC)发布通知,从2025年7月1日起,AMC的现场临床考试费用将从3991美元降低到3000美元,而在线美元。
这一决定反映了AMC致力于公平获取以及持续提升评估服务的承诺,符合AMC的战略目标以及来自候选人和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是AMC为改善评估途径并加强对国际医学毕业生的支持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之一。
国际医学毕业生在澳大利亚的医疗队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并为他们所服务的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PP电子。澳大利亚医学委员会致力于构建及时且高效的系统,以便国际医学毕业生能够顺利通过评估,并最终在澳大利亚执医。
近日,据英国医学期刊(The BMJ)报道,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NMC)近日大幅放宽医学院师资招聘标准:允许10年资历专科医生直接聘为副教授,6年资历政府医疗官员可任助教,同时取消原定3年高级住院医师培训的硬性要求,此举旨在解决政府“5年新增7.5万医学生”计划面临的师资短缺瓶颈。新规还将研究生课程开设门槛从“3名教师+1名高级住院医”降至“2名教师”,并允许220张床位以上的非教学政府医院升级为教学机构。NMC宣称新标准“从僵化服务年限转向能力评估”,但德里医学院皮肤科教授卡比尔·萨达纳向BMJ警告:“将专科医生转化为教师需系统培训,仓促政策将重创教育质量。”
印度医学协会(IMA)主席迪利普·巴努沙利直指政府“重数量轻质量——过去十年印度医学与外科学士(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MBBS)学位名额翻倍至11.2万,研究生名额达7.2万,但顶级医学院如全印医学院德里分院仍有34%师资空缺。匿名神经外科专家透露,部分医学院甚至缺乏基本手术室,“我们已见到训练不足的神经外科医生过剩”。更引发争议的是,NMC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委员会10个席位中有9个已空缺9个月。眼科医生巴布质疑:“在委员会瘫痪状态下,重大决策究竟由谁制定?” BMJ就此事联系NMC未获回应。
近日,教育部启动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计划2025年遴选200个团队,7月18日前完成线上申报。
6月16日,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发布通知,公开征集“创新性研究项目”和研究型项目《口腔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准入标准及考试设计研究》,前者资助1–5万元/项,周期1年;后者资助30万元,周期1年,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7月15日。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